研究發現:會賴床的人大腦更年輕

文章 購物

研究發現:會賴床的人大腦更年輕

瀏覽:1544

研究發現:會賴床的人大腦更年輕

睡到自然醒是很多職場人的夢想,但面對不得不被鬧鐘喚醒的「骨感」現實,一項新研究卻唱起了反調。10 月 17 日,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《睡眠研究雜誌》上發表了一篇論文,分享了他們在起床領域的新發現:與突然醒來相比,鬧鐘響后小睡 30 分鐘,對緩解睡眠慣性、減少疲倦、提升情緒狀態、改善認知表現有一定幫助。

研究人員對近 2000 名平均年齡 34 歲的參與者進行了問卷調查,從他們的睡眠類型和醒來后的精神狀態中找到了蛛絲馬跡。研究發現,有 69% 的參與者會使用鬧鐘的貪睡模式或設置多個鬧鐘,每個鬧鈴之間的平均間隔為 8 分鐘,平均在首次鬧鈴響起后的 22 分鐘起床;相較於一聽到鬧鈴就起床的人,這些適度「賴床」的人大腦平均年輕 6 歲。

為什麼要強調適度「賴床」?因為研究人員通過認知測試發現,那些習慣在鬧鈴響起后再小睡一會兒的人,在計算速度、情景記憶和認知衝突處理方面表現得更好,體內的皮質醇水平也高於那些立刻起床的人。不過,這些優勢在小睡超過 40 分鐘時就消失了。這意味着,「賴床」雖好,但切不可貪睡。

這項研究給了那些不願早起的人名正言順「賴床」的理由,深究下去,其研究結果在睡眠醫學領域也是可以找到理論支撐的。人在睡眠中和蘇醒時是兩種狀態,它們之間的轉換需要一個緩衝期。從中醫角度來說,衛氣營血的運行,白天和夜晚大不相同。早晨人從睡眠中醒來,機體由陰轉陽,由抑制狀態轉入興奮狀態,要有一個逐漸蘇醒的適應過程。」施明舉例說,臨床上遇到一些患者主訴早上起床時經常感到頭昏、心慌,但是做了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卻沒發現任何問題,原因就在於沒有掌握正確的「起床程序」,一下子起猛了。

對於那些睡眠不好、患有慢病、身體虛弱以及上了一定歲數的人來說,適度「賴床」更是必不可少。如果一醒來就立刻坐立或是下床行走,會因為腦部的血液突然往下流而導致暫時缺血缺氧,易出現頭暈目眩、站立不穩、心慌心悸、眼睛一過性發黑等癥狀,還可能面臨一些骨骼問題,比如出現頸椎、腰椎不適,甚至發生心腦血管意外。

為了確保機體功能的轉換,讓身體和意識同步蘇醒,施明建議,醒來后可繼續小睡 15 到 20 分鐘,這期間可以保持閉目養神狀態。對於那些睡不醒的上班族,將鬧鐘設置為貪睡模式是個不錯的選擇,可設置為每隔 8 分鐘或者 10 分鐘喚醒一次,切記要選擇舒緩、柔和的鈴聲。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起床時,從躺到坐,從坐到站,每一次的體位變化都要留有一定的緩衝時間。躺在床上閉目養神時,可適當多伸幾個懶腰,舒展身體,加速血液循環,促進氧氣供應,為喚醒機體注入能量。



猜你可能會喜歡:

瀏覽:2661
這 4 種食材,千萬不要洗,否則食物中毒致死

瀏覽:1682
被評為世界上最抗癌的蔬菜,你認識嗎?

瀏覽:3255
什麼?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?


返回主頁

@ 2019-2024
最後更新:2024-04-27
文章數:5418 / 閱讀量:52335485